坡山村距离县城48公里,属杞梓里镇管辖。从歙县开车到坡山村,路经霞坑镇,继续前行到苏村,过了苏村车站之后要向右拐(有道路指示牌),继续前行4公里,向左拐过石桥(这路口容易错过),山道曲折往上就是去坡山村。坡山村建村是山下蟠溪村移民。
磻溪位于昌源河北岸,山如屏,河如带,从坡山之巅俯视磻溪全村,酷似鸟枪形,村头笔直细长,犹如枪管,村未宽而弯,犹如枪把。民谚曰:“村形如枪,习武有方”。磻溪村曾是“一河两岸人家”的布局,昌源河对岸人家毁于清代兵燹,至今依存残垣断壁。磻溪今以方姓聚族屯居,起初,元朝年间,山清水秀、林木茂密的磻溪居住着韩、胡、鲍、戴四姓居民。元未兵戈扰壤(红巾军作乱),胜公方天泽(祖居苏村),字德润,幼名胜偕二弟思敬公、三弟天骥公、小叔克明公等避乱到磻溪,因见此处环境优美,隐蔽幽静,是繁衍生息的好地方,便于洪武定都南京后,在磻溪买宅置田,开拓安居,经商劳作,渐渐地方氏人丁兴旺,至第四世成性祠已蕃衍有十大房,从胜公到第五、六世村中已有男丁300余人,进而替代逐渐衰退的韩氏等家族。成性祠的轮字祚辈为:金水木火土五德循环,到2005年成性祠绪成堂衍至方德礼孙已有25世,迪光堂方应生之孙26世。历史上事关磻溪兴衰的二次事件:一件是发生在清咸丰年间,太平军起义失败逃至磻溪,虽村人奋起抵抗,但终免不了村庄残遭兵燹。不少房屋被烧毁,有389人被乱兵杀死打死饿死,劫后余生的幸存者无家可归,纷纷外出逃难。另一件是自然灾害,发生在1922年农历壬戌年七月间的一个夜晚,山洪暴发,河水猛涨,沿河十几家房屋被冲毁,田园冲塌,有村民18人被洪水冲走,死于非命,令人一时谈水色变。磻溪方氏代有外迁,顺德祠七间厅方明通和方明俭两兄弟从磻溪迁出,方明通迁至坡山,并建造“承义堂”,至此以后,坡山村逐渐成型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